最近一条「求助帖」火了,一名19岁的同志少年小胡在微博上称,自己因为在学校公开发表了一段「性少数反歧视演讲」而被火速劝退。
小胡说,大约一年前的2019年12月18日,当时17岁的自己在学校「真人图书馆」活动中发表了一段一分钟的演讲,主题是「呼吁不要歧视同性恋群体」,三天以后,遭到学校的劝退处理。
小胡认为自己遭遇了学校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便向北京市民热线12345投诉学校随意劝退学生。
就小胡被劝退的原因,目前校方尚未公开回应。但据媒体报道,学校对市民热线的相关答复称,「该生蛊惑集会学生认可同性恋,在学校大型集会发表个人同性恋观点,学校认为其言行有鼓动大家同性恋的倾向。」
小胡并不认同学校「蛊惑认可同性恋」的说法,他希望学校能就自己被劝退一事向他道歉。
有网友称,难以置信时至今日还可以有这么明目张胆的歧视。
在700多名师生面前公开出柜,演讲呼吁同性恋反歧视
「希望大家了解同性恋群体,不要歧视。」2019年12月18日,小胡在700余名师生家长面前说出了这句话。
小胡是北京市经贸高级技术学校的一名幼教专业学生,这是一场由学校组织的年度活动,名为「真人图书馆」,主题是自己的「生命故事」。校方要求所有人都做好准备,现场每个班级抽取2名同学上台。
高二男生小胡被抽中了。
他上台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演讲道,「在上台之前,我已经想了很多。我想借这个话题改变一些事情,改变大家的认知,(希望)改变大家对同性恋的歧视。我只能代表我自己。我敢在大家面前公开这个事情,是因为我之前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我也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我也是为了我们这个『大家族』争口气。」
小胡说自己的演讲内容「前前后后十多句话」,大意是呼吁他的老师和同学了解同性恋、不要歧视同性恋。
台下一名同学用手机拍下了一段1分17秒的视频记录了这次演讲。由于没有讲稿,演讲过程略有磕巴。讲完,小胡叹了口气,「谢谢大家了」,他深深鞠了一躬,随后响起掌声,还有一部分同学大声叫好。
3天后被「自愿退学」
「我预想到演讲后肯定有压力,可能会被议论,但没想到竟然会被退学。」小胡说。
小胡回忆,演讲完的当天,班主任叫他到办公室,问他是不是同性恋。小胡没多想,跟班主任说是。
三天之后,2019年12月20日星期五,学校让小胡的家长来一趟学校。他回忆,一男一女两位系主任与母亲谈话后便劝小胡主动退学。他还记得,一名系主任对他说,「你这样子的行为不符合当今社会的时代要求,你知道这有多严重吗?」
2020年1月初,小胡再次返校,他说从校方接收到的信息是,如果不自动退学,他就会被开除,并在档案中留下记录;他还表示,一名系主任跟他说,之后可为其帮忙安排其他学校转学。半小时后,小胡在自愿退学的单子上签了字。
校方:该生蛊惑学生认可同性恋
小胡认为校方处理方式不妥,致电12345市长热线寻求帮助。
1月27日,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客服向媒体记者表示,确实接到过小胡的投诉,校方给出的反馈结果如下:
「该生是同性恋并蛊惑集会学生认可同性恋。经与学校聘请的法律顾问咨询,在学校大型集会发表个人同性恋观点,学校认为其言行有鼓动大家同性恋的倾向。该生身为幼教专业学生,毕业后将进入幼儿园就业,会对幼儿身心健康发育造成一定影响。该生在学校集会过程中发表同性恋言论,在目前我国社会背景下,致使很多同学及家长产生非议。」
「鉴于小胡的言论已影响到学生本人,且在校园产生一定的影响,秉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保障胡XX同学的身心健康,经系部学生处及校领导多次商讨、研究决定,给予1802班胡XX做劝退、转学处理。」
小胡:希望让人们正确地认识性少数
在给小胡的回应中,学校称劝退处理系「秉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保障小胡同学的身心健康」,但在胡看来,学校不仅剥夺了他受教育的权利,更让他陷入了人生低谷。
此后一年,小胡没有再上学。他说经贸技校曾允诺帮其转校,最后不了了之;他也尝试找过3家职校,但对方均以不收转校生为由拒绝接收。
在家里,母亲知道小胡是同性恋,却认为他这样「不正常」。小胡担心父亲理解不了,不敢贸然告诉父亲自己的性取向。
小胡回忆,2020年9月,因心情抑郁,他从朋友处借了钱,自己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复兴医院的抑郁自评量表结果分析报告单显示,以73分为标准分,小胡测试结果为59分。报告分析,其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抑郁症状态。
医生对其精神检查,判断其意识清晰、分析能力正常,但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紧张不安、全身乏力,建议患者母亲多给予支持理解、加强看护、严防自杀,建议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不过,家人有时并不理解他的抑郁与苦闷。医生也曾联系过小胡母亲,希望父母不要老埋怨孩子,应多考虑家长和学校的原因。
小胡说,如今我的事情偶然受到大家关注,一来是希望校方为他们的歧视行为道歉,二来就是希望让人们正确地认识性少数。
律师:校方做法可谓「奇葩」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的丁雅清律师告诉我们,学校的回应和做法可谓奇葩,其观点的歧视性与偏见性更是溢于言表。当学生的反歧视发言在没有伤害到他人,受到「非议」时,学校不仅没有保护弱势者,反而将其「劝退」,让人难以理解。
她建议,当学生在面对这一局面时,不应在学校的「劝退」话术下,鲁莽签署「主动退学协议」,而应在第一时间寻求法律援助。
观点:校方对于性少数族群的歧视丝毫不加掩饰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性别与教育研究博士生崔乐称,「将同性恋反歧视言论理解为『鼓动』或『蛊惑』是对同性恋身份的防范、审查与压制。在既有的不平等的社会规范下,异性恋是正统的、日常的,因而无所不在的异性恋话语不会被认为是『蛊惑』;而同性恋则因为『反常』而变得『刺眼』,被严加戒备。对反歧视言论的噤声、以及对同性恋学生的压制,都体现出校方的制度性的恐同。」
他还介绍,「性别与教育领域的国际研究显示,一些同性恋教师因为性倾向的边缘身份,能够对社会不公保持敏感,共情学生的遭遇,并积极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支持。公开性身份的同性恋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到性与性别的多元,反思社会规范,并为性少数学生提供可能的支持与安全空间。因此同性恋教师不仅不会对幼儿或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在教育中发挥独特的积极作用。」
同性恋亲友会发起人阿强称,「校方无权剥夺性少数学生获取教育的权利。更何况,学生只是公开发表反歧视言论,是在老师的询问下,学生才私下向老师出柜。同时,『蛊惑认可同性恋』的说法让人匪夷所思,校方对于性少数族群的歧视丝毫不加掩饰。」
2018年4月,人民日报曾发表题为『「不一样的烟火」,一样可以绽放』的随笔,其中一段文字令人印象深刻:
「对不同性倾向的尊重与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个体的权利。性倾向,在本质上是一种个人权利,只要不妨碍他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另一方面,则是少数群体的权利。同性恋者在性倾向上是少数群体,保护少数人的权利,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
「从情感上,各人对同性恋的接受度可以不同;但是从理智上,尊重他人的性倾向却应该是共识。 」
对性少数群体的包容正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拥抱多元。虽然偶有插曲,但我们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更美好的明天一定不会遥远。